在当前资源供应日益紧张、建设成本持续攀升的宏观背景下,工程企业在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成本管控压力。这一现实困境使得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大量工程实践充分证明,通过科学系统的全过程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能够帮助企业精准掌握项目建设各阶段的资金流向,预先制定针对性的成本管控方案,这对指导工程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深化造价成本咨询、强化投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对关键控制要点的把握不够精准到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专业价值的充分发挥,亟需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改进。
▲我国工程全过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现状深度剖析
〔1〕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由于行业属性界定不够清晰,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使得在实际工程造价咨询过程中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虽然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但面对规模庞大、业态复杂的建筑市场,现有法规体系仍显得捉襟见肘,无法完全满足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2〕行业监管机制亟待优化
从行业整体监管层面来看,虽然已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这些规定往往较为宏观笼统,未能细化到日常运营管理的具体环节。这种监管的粗放性直接导致部分咨询企业在内部管理上存在诸多不足。同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也有待加强。许多企业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上,而对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职业道德规范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足,这种发展模式严重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和服务质量。
〔3〕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根据行业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从事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企业主要分为会计师事务所、专业造价咨询机构、建筑设计院等不同类型。这些机构在人员构成、业务专长、服务范围等方面各具特色,但也正因如此,其内部治理结构和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行业内部竞争在某些领域出现不公平现象,特别是一些利润较高的咨询项目,容易引发恶性竞争甚至权力寻租等不良行为。
此外,部分新成立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由于资金和人才储备不足,在内部机制建设上尚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业务类型还是服务质量都有待提升。这种内部治理的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咨询服务的专业水准和行业声誉。
▲造价咨询服务质量问题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负面影响
据行业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开展的业务中,传统的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与审核类业务占比高达90%以上,而全过程咨询、投资决策分析等高端增值业务所占比例仍然偏低。这种业务结构单一化的现象,严重限制了造价咨询行业价值的充分发挥。
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内大量从业人员并非科班出身,而是通过转行或短期培训进入这个领域,这种人才结构导致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对于关键技术环节和经济指标的研判分析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控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演进,现代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本应承担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职能,既要对各类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监管,又要为业主提供全面的造价信息支持和决策建议。然而,部分咨询企业盲目追求业务范围的扩张,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升,导致许多咨询项目效果不彰。这种现状使得工程建设单位在选择咨询服务机构时往往陷入困惑,自身的造价管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甚至引发一系列后续纠纷。
▲全过程造价咨询各阶段控制要点深度解析
〔1〕投资决策阶段的控制要点
工程项目区别于一般项目的显著特征在于其专业性强、复杂度高,需要多领域专业人才的协同参与。在投资决策阶段,造价咨询必须立足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视角,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和技术经济论证。这一阶段虽然投入费用不多,但对项目总投资的影响程度高达70%-80%。因此,造价咨询企业应当全程参与可行性研究,通过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源头上控制项目投资风险。
〔2〕设计阶段的控制要点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设计阶段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虽然设计费用仅占工程总投资的1%-3%,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到75%以上。在这一阶段,造价咨询的重点在于推行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分析,通过技术经济优化,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投资规模。具体而言,应当建立设计标准与造价指标的双控机制,加强各专业设计方案的造价评审,确保设计成果的经济合理性。
〔3〕招投标阶段的控制要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招投标已成为工程项目承发包的主要方式。这一阶段造价咨询的工作重点包括标底编制、工程量清单审核、合同价款约定等核心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工程风险原则上应由招标单位承担,但在委托造价咨询企业进行工程量计算等工作后,实际上形成了风险转移的现象。因此,咨询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内控体系,确保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的准确性,防范因工作疏漏导致的造价纠纷。
〔4〕施工与竣工阶段的控制要点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形成的主要阶段,所占资金比重最大。在这一阶段,造价咨询企业应当建立动态成本监控机制,严格审核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完善工程款支付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超支。特别是在竣工阶段,要建立健全的结算审核制度,确保竣工图、变更签证、材料核价等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过系统化的结算管理,有效控制项目最终投资。
▲推进全过程造价咨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当前,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一种创新的项目管理模式,正在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各地在政策引导下积极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的落地实施。然而,咨询企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
要实现全过程造价咨询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市场监管机制。其次,咨询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建设,优化人才结构,提升服务能力,从传统的算量计价服务向投资决策顾问等高附加值业务转型升级。最后,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BIM、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效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解决方案。
在准确把握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必须制定针对性的提升策略,精准把握各阶段控制要点,才能充分发挥造价咨询的专业价值,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提供坚实保障,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个过程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建设、标准完善和能力提升,逐步建立起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体系。
▲迈向智能化、标准化的造价咨询新时代
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全过程造价咨询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造价咨询行业应当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先进信息技术与传统造价管理深度融合,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价值。同时,要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完善职业道德规范,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为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最大化提供更加有力的专业支撑,助力建筑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