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清单计价模式下EPC项目设计管理与风险管控的核心要点解析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2025-09-12
返回列表

  贵州省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在EPC项目实践中,常见于初步设计完成后、施工图设计尚未开展阶段即启动招标流程。为合理控制项目总投资,招标阶段通常采用基于初步设计图纸所编制的模拟清单作为报价基础。EPC总承包单位依据该模拟清单投标报价,中标后再行开展施工图设计,并据此编制施工图预算。然而,由于建设单位与审计单位往往对施工图设计依据的理解存在差异,从EPC合同履行的时序逻辑及合同解释的优先顺序来看,中标模拟清单的法律效力应高于后续出具的施工蓝图,施工图设计理应以模拟清单为参照,尽量避免出现实质性偏离。

  然而,从设计惯例出发,EPC总承包单位所属设计院通常主张: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依据为初步设计方案,与中标模拟清单并无直接关联。由于初步设计阶段建设单位的具体需求尚未完全明确,设计深度有限,因此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对某些做法进行优化和调整属于正常设计行为,不应被认定为违规或引起争议。

  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则认为,施工图设计需进一步落实建设单位的具体需求,因此施工图预算与模拟清单之间出现工程量与单价的差异实属正常。然而,审计单位往往高度关注施工图及预算与模拟清单的一致性,由此导致多方在模拟清单的理解与适用上产生显著分歧。

  〔1〕对模拟清单编制目的的理解分歧

  EPC承包方认为,模拟清单招标的目的,是在尚无施工图的情况下,基于初步设计对工程功能与成本进行量价模拟,重在“模拟”行为本身,其功能是在总体投资可控的前提下保障项目功能完整,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调整不应对其产生约束。

  审计单位则主张,只要招标采用模拟清单,即要求投标人对量价进行综合考量,该清单应视作具有合同解释效力的价格清单,其优先级高于后续施工图及预算,重在“清单”的约束性,中标后的所有设计和施工行为须受其严格限制。

  〔2〕对模拟清单计价参照的理解分歧

  承包方认为,模拟清单中的单价可作为响应性报价,允许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替换清单项目中的材料,并重新核定单价,因此清单提供了一种区别于传统定额模式的简易计价方式。中创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审计方则坚持,任何对清单已报材料的变更,即构成对原清单内容的偏离,此时必须按合同约定的计价原则重新组价,并考虑投标让利因素。如合同未明确约定,则需重新报价,或要求设计完全按清单做法执行,否则施工图预算审计将难以通过。

  〔3〕对模拟清单计量参照的理解分歧

  承包方指出,模拟清单的工程量乃预估所得,施工图因落实具体需求、适应自然与地质条件而导致的工程量变化属正常现象,不应要求其与模拟清单完全一致。

  审计方则认为,投标人未对模拟清单工程量提出异议即代表接受其作为综合计量基础。模拟清单的另一意图是防止不平衡报价,因此其工程量应作为设计约束。施工图工程量如发生偏差,须提供合理解释,否则超出部分将不予计量。

  〔4〕分歧所带来的后果

  各方在编制目的、计价规则和计量原则上的认知差异,直接导致设计优化受阻、预算编制困难及工程量争议频发,严重妨碍EPC项目的顺利推进。因此,必须从设计管理入手,系统解决这些分歧。

  ▲风险分析与关键管控措施

  〔1)沟通不畅引致的管理风险

  若EPC总承包与审计单位存在上述任一分歧且未达成共识,易出现各执一词、沟通无效的局面。审计单位因对模拟清单的理解差异而否认施工图及其预算,将极大影响商务管理效率,甚至否定已完成的设计成果,导致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产生信任危机。工程造价专业的调查报告

  管控要点:应主动与审计单位就模拟清单进行多轮沟通,力争达成一致理解,必要时寻求模拟清单编制单位的支持,明确其编制依据及经济指标来源,为后续流程奠定基础。

  〔2)流程不顺导致的商务风险

  即使与审计单位就模拟清单的处理思路达成一致,若商务部门未能将需求有效传递至设计管理部门,或设计管理部未能及时组织设计单位配合完成需求确认、图纸对比等流程,审计仍可能因流程缺失而拒绝计量部分工程内容,造成商务损失。

  管控要点:商务部门须分工程类别、分阶段向设计管理部门清晰传递审计要求,设计管理部则应主动协调设计单位,并确保建设单位支持相关流程的开展。

  〔3)手续不全带来的审计风险

  对模拟清单与施工图之间差异的合理解释,必须取得建设单位和审计单位的共同认可。关键程序文件如设计需求确认书、初步设计-模拟清单-施工图对比分析报告、商务对比说明等,都需通过会议评审方式获得各参建方签认。这些手续协调难度大、耗时久,且各方顾虑较多,直接影响项目在审计环节的合规性。

  管控要点:设计管理部应把获取关键确认文件作为核心任务,主动引导建设单位明确项目需求,以完善前期依据。应注意,审计单位对前置手续的认可度远高于事后补办,因此应力争在施工图出具前完成相关确认流程,实现“需求提出-图纸回应-确认下发”的闭环管理。广东凯信工程造价有限公司

  ▲设计管理的关键实施策略

  基于模拟清单的EPC项目设计管理,核心目标是确保施工图设计与模拟清单相契合,并完善因设计优化导致差异时的合规性手续。从商务角度,清单与施工图工程量的比对耗时费力,而EPC项目工期紧张,通常无法待所有差异解决后才开始施工。因此,设计管理应在投标与初步设计阶段就介入,基于商务测算引导设计院合理分配功能成本;在施工图阶段,则应尽快完成需求确认,证明模拟清单已无法满足建设单位的实际需要。

  〔1)投标阶段的设计管理

  (1)设计投标策划

  设计管理部应提前协同设计院进行投标策划,由设计院对模拟清单内主要工程量进行初步估算,商务部门负责提供需要核实的专业内容。估算结果与模拟清单偏差较大时,应及时通过澄清机制向招标人提出疑问,从而降低中标后的设计风险。

  (2)投标报价交底

  商务部门完成模拟清单报价填写后,应分专业汇总并向设计管理部和设计院进行交底。模拟清单报价实质上是一次功能成本的分配过程,应避免采用不平衡报价策略,真实反映项目成本构成,为后续设计优化提供可靠依据。

  (3)功能成本分析

  商务部门应对项目进行功能成本分解与收益分析,设计管理部组织设计院评估各专业施工图阶段的优化空间、难易程度及对造价的影响,据此调整报价,并依据最终版本出具限额设计指标,确保施工图设计不突破概算。安徽省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

  〔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管理

  (1)建设需求重新确认

  中标后,设计管理部应迅速组织设计单位梳理各专业设计依据。对建设单位尚未明确的需求,应及时沟通确认并形成书面文件。需分阶段设计的专业,应分步完成需求确认。对于室内装修、景观、照明等需方案审批的专业,获批方案可视同建设单位需求,作为设计偏离模拟清单的合规依据。

  (2)单项造价比对分析

  因规范或功能调整必须变更模拟清单中的做法时,设计管理部须组织进行设计优化,商务部门同步进行造价比对。比对结果须报建设与审计单位认可,并形成确认文件。变更子项的单价尽量不高于原清单报价;确实超出的,应确保所在专业整体造价不超投标总价,以控制审计风险。

  (3)施工图的出具与控制

  施工图出具分两种情况:一是与模拟清单基本一致,可正常出图;二是存在显著差异,此时须提前获得建设单位的需求确认单,理想情况下,还应取得审计对差异部分造价的认可。为不影响工程进度,对非关键差异可暂时搁置争议,但需同步推进确认流程。

  结语

  从建设与审计单位对模拟清单的定位倾向可知,其将初步设计需求默认为最终需求,是导致施工图优化受限的根本原因。相关风险主要集中在手续完备性和流程推动上。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有效的设计管理,持续引导建设单位明确具体需求,并尽快完成合规确认手续。以投标阶段的功能成本分析为指导,强化施工图阶段的需求确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模拟清单对设计优化的不合理限制,切实降低审计风险,最终实现EPC项目风险管控的目标。建筑材料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