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核心要点与实操指南工程总结结算报告 2025-10-16
返回列表

  工程结算与造价审核竣工结算审计是工程项目全周期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与项目效益的最终实现。为提升审计质量、防范结算风险,施工企业及相关单位需系统把握审计过程中的各项关键事项。本文围绕结算资料管理、合同管控及结算书编制三大核心环节,梳理具体注意事项,助力实现规范、高效、精准的竣工结算审计。

  (1)加强结算资料管理的系统性与真实性

  竣工结算审计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完整、真实、连续的工程资料支持。此项工作应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阶段,包括前期设计、招投标、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施工企业应在项目启动之初便设立专职资料管理部门,配备专业资料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件、图纸、变更洽商、影像记录等,实施实时采集、分类整理与系统归档,确保资料的原始性与可追溯性。工程结算政府审计为准

  资料管理不仅限于收集与保管,更需注重其内在质量。管理人员应深刻认识资料在审计工作中的证据作用与法律效力,坚决杜绝补造、涂改与遗失,切实提升资料的权威性与完整性。此外,企业宜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工程建设数据的即时录入与动态整合,通过构建共享平台,加强部门协作,确保结算资料在审计调用时能够做到内容齐全、依据充分、调取便捷,从而为审计结论提供坚实支撑。

  (2)强化合同管理的规范性与风险预控能力

  合同是工程项目执行与结算的根本依据,强化合同管理是规避结算争议、保障审计顺利进行的基石。在招投标与合同订立阶段,施工企业应对潜在合作方进行严格的市场调研与信用评估,优选资信良好、履约能力强的合作伙伴,从源头上降低合同风险。招标文件编制应严谨规范,条款清晰,权责明确,避免因表述模糊引发后续理解歧义。

  合同谈判与签订过程中,企业应组织技术、法务、成本等多部门协同参与,针对工程范围、计价原则、变更处理、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进行细致评审,确保内容严密、符合项目实际。在合同履行中,应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密切跟踪合同执行情况,尤其关注工程变更、工期调整、价款支付等关键节点,确保合同条款与现场实际相匹配,最大限度减少因合同约定不明或履行偏差导致的结算纠纷,为审计工作营造清晰、有序的合约环境。工程材料结算单签字

  (3)提高竣工结算书编制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竣工结算书是审计工作的直接对象,其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审计效率与结果认定。结算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量计算与定额套用两大核心。工程量作为审计重点,必须确保其计算依据充分、符合计量规则,尤其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范围删减、设计变更等情形,需有监理及建设单位确认的书面记录作为支撑。监理人员应切实履行现场监督与记录职责,对变动情况及时核实、书面确认并移交审计方,形成闭合的证据链条。

  审计人员则应对结算书中申报的工程量进行全面复核,重点审视变更部分、隐蔽工程及与合同清单存在差异的内容,必要时结合现场勘查进行核实。在定额套用方面,应严格遵循合同约定及当地造价管理规定,确保套用子目恰当、费率准确、调整系数合理,避免高套、错套等常见问题。只有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的编制工作,才能确保结算书真实反映工程实际成本,为高质量通过审计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竣工结算审计是一项系统性强、专业要求高的工作,需要施工企业在资料、合同、编制三个层面做足准备、严格把控。只有将审计思维前置、贯彻于项目管理全过程,才能有效管控风险,提升项目经济效益,确保建设成果在结算阶段得到公正、高效的确认。工程总结结算报告


搜索

0758-6806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