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拆分流程工程竣工结算是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依据竣工图纸、会议纪要、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等全部与工程造价相关的资料,对项目最终造价进行的系统核算。这一过程不仅是项目或各分项竣工验收的最终总结,更是确保投资效益实现的关键环节。在进行工程结算时,必须严格保证结算范围、内容及计价标准与合同约定保持一致,确保竣工图纸所示的工程量与实际完成情况相符,并进行精确计算。同时,完成的工程和服务、供应的物料和设备都需要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并通过验收。
结合竣工备案和利润决算等要求,审核人员需要准确把握结算审核的策略与工作节奏。以下是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在工程结算实践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技巧和问题解决方案,这些经验总结对于提高结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工程结算中的典型问题与解决方案
【1】计价方式争议的解决路径
问题场景:某工程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依据变更后的施工图编制结算,仍采用清单计价方式,结算报价为1200万元,另加200万元洽商变更(该项目未办理竣工图和竣工验收报告,许多材料和方法变更没有签字确认)。咨询公司审计时发现结算报价与合同价格存在差异,结算综合单价和施工方法与投标时不一致,且施工图与投标图纸变化较大,已不符合招标文件规定条件。
解决方案:此类问题的焦点在于是否可以采用定额计价结算方式。如果双方已书面确认按定额价结算,则无论价格多少都应按照约定执行。若没有明确约定,双方需要重新协商确定结算方式后再办理结算。关键在于确认双方是否就计价方式达成有效约定,这是解决争议的基本依据。通信工程结算困难
【2】清单结算中的价格调整机制
问题场景:在清单结算过程中,材料差价、暂估价调整后,当清单子目内容发生变更时应如何结算?如果建设单位规定变更单项子目价格在一定限额内不予调整,应如何规避风险?
解决方案:材料价差和暂估价调整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清单项目的变更包括工程量变化和工作内容变化两种情况。对于工程量变化,应按照单项子目价格的限额要求进行调整;对于工作内容变化,则需要根据合同中对设计变更或签证的具体要求进行处理。风险规避的关键在于合同条款的明确性和完整性。
【3】工程量增减的结算处理方法
问题场景:清单计价模式招标项目,在办理竣工结算时,工程量出现增减,是否可以按照投标单价计算分部分项工程费?原投标价中的措施费是否需要相应调整?直接费或包括措施费调整后,规费和税金是否也需要调整?
解决方案:工程量发生增减时,分部分项工程费应按实调整,措施费需要分析是否由工程量变化引起,如属于合同约定的索赔范围则应调整。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结算额发生变化,规费和税金都应相应调整。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计价规范,也体现了公平合理的原则。
▲特殊情况的结算处理技巧
【4】新增项目的组价原则
问题场景:招标工程结算中新增项目的综合单价组价,材料价格应按照施工单位投标时所报价格还是实际施工过程中的价格?例如原招标基础为带形基础,后变更为满堂基础,需要重新组价时应如何操作?哪些费用入工程结算
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合同对结算项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重点考察材料价格是否包干以及清单项内容变化是否引起措施费变化。如果没有特殊约定,应当按照实际材料价格组价,清单项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组价,但必须获得建设单位或监理的书面认可。这个过程中,完善签字确认手续至关重要。
【5】工程量清单错误的纠正措施
问题场景:因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引起工程量增减,在结算时应如何解决?
解决方案:首先应按照合同约定的结算条款执行。如果合同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分析合同类型是开口合同还是闭口合同。通常情况下,双方应协商确定结算办法,通过补充合同条款明确处理方式后再进行结算。建立完善的沟通协商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甲供材料的结算要点
问题场景:采用清单计价的工程,合同为可调单价合同,决算造价不含甲供材料为1000万元,另有500万元甲供材料,建设单位同意支付10%采保费(50万元)。在退还甲供材料时,500万元是否应计取措施费及规费?50万元采保费是否也应计取措施费及规费?
解决方案:甲供材料与措施费是独立的费用项目,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合同签订后,如果没有明确规定,措施费作为完成合格工程必须发生的费用一般不予调整。退还甲供材料时,施工单位只能计取保管费。结算总额发生变化时,规费和税金应当相应调整。
▲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
【7】合同解除的结算处理
问题场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劳动保险费15万元包干使用,但因建设单位资金原因导致工程停工18个月后解除合同。实际完成工程的劳动保险费按正常取费标准计算仅为8万元。施工单位认为应按合同约定15万元包干,建设单位认为应按比例下调至8万元。临时设施费也出现类似争议。工程总价结算清单
解决方案:合同解除后的结算应按照合同中对终止结算的条款执行。如无约定,双方应协商确定结算办法,不能简单套用正常施工的结算方式。通常应按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不存在临时设施费按比例下调的问题,同时还应考虑合同解除产生的索赔费用。
【8】分包工程的结算依据
问题场景:总包单位将防水工程分包,分包单位有经建设单位签字认可的单价明细(材料费+人工费)。结算时按认可单价计入,但审计方只同意调整主材费用,不同意调整定额含量和人工费用,坚持按2001定额市场价、定额量结算。
解决方案:结算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与是否分包无关。如果合同约定按实结算,且建设单位已签字认可,就应按照认可单价结算。如果合同明确约定按定额结算,则需要找到变更结算依据的证据,否则难以获得认可。
【9】施工措施的计价争议
问题场景:机械大开挖工程,合同没有约定,建设单位也没有特殊要求,施工单位自行采用挡土墙及砂袋护坡,该项费用是否应计入结算?
解决方案:如果工程经过招投标,需要核查投标方案是否包含挡土墙措施。如果投标方案已包含,则不能单独计取;如果是其他方案,变更时必须征得建设单位和监理同意,有签认手续的可增加费用,否则不能计入。电气工程检修结算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实际应用
【10】综合单价的调整条件
问题场景:第一次使用清单结算,综合单价是否可以因材料价格或实际情况变化而调整?合同没有约定时,可以调整的范围是多少?例如土方开挖中运距增加或设备改变,综合单价能否调整?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如石子从65元涨至110元)时如何处理?
解决方案:工程量清单计价通常采用固定单价合同,综合单价已考虑一定风险。只要工作内容不变,材料价格一般不应调整。是否可以调整需根据合同约定,如无约定则需要双方协商解决。建立价格调整机制是防范此类风险的有效措施。
【11】工程量变更的结算方式
问题场景:招标工程的中标价在竣工决算时,工程量发生变更,是否可以对投标书部分重新计算,还是只计算变更部分?投标书中的材料价格在竣工决算时能否调整?(签订的是可调价格合同)
解决方案: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执行。通常只能对变更部分按合同约定方法计算,投标书部分不应调整。材料价格调整也需按合同约定,如无约定只能对变更部分按实结算。特殊情况需要双方协商解决。
【12】固定总价合同的变更处理
问题场景:工程签订的是固定总价合同,综合单价按花岗岩砂浆铺设计算,洽商变更为进口微晶石粘接剂铺设。结算时施工单位将原工程量也加大了,这种情况是否允许?
解决方案:需要根据合同变更条款的约定执行。如无约定,属于两个不同的清单项,变更后的清单项应重新组价并经建设单位确认,工程量允许相应变更。工程中的中途结算
▲结算资料编制与报审要点
【13】总价包死合同的结算申报
问题场景:总价包死的合同,施工单位在竣工结算时应如何报送结算资料?
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变更,合同额等于结算额。如有变更,需根据合同约定判断是否可以调整,如可调整则加上变更费用。此外还应结合合同约定考虑增加索赔费用。
【14】工程量遗漏的追加处理
问题场景:工程经过招投标后,结算时是否必须按投标价+签证+变更的形式计算?如果双方约定按实际完成工程量决算,能否对招标报价中遗漏的工程量和项目进行追加?
解决方案:法律法规不会硬性规定结算方式。如果双方约定按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该约定可作为合同补充条件具有法律效力,招标报价中遗漏的工程量和项目可以追加。
【15】签证管理的风险防控
问题场景:施工挖孔桩土方项目,包工不包料,合同规定土方按实计算,塌方另行计算。因甲方代表和监理对甲方不满,随意签证导致土方和塌方数量大量增加,甲方应如何结算?
解决方案:这属于甲方内部管理问题。如果甲方代表和监理都已签证认可,原则上应给施工单位结算。如果发现内部人员失职,甲方需要出示充分证据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工程物流方案费用结算
▲材料价格与合同条款的特殊处理
【16】甲供材料的退还机制
问题场景:甲供材料在结算中应如何退还?
解决方案:甲供材料的处理方式应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通常采用正常结算后按结算价扣除甲供材料。甲供材料采购市场价与结算价的差额由甲方自行承担,乙方可计取甲供材料保管费。
【17】低价合同的结算策略
问题场景:工程承包价很低,近三分之一工程量属于甲供材和甲方分包项目。合同约定结算按01定额取费后下调10%执行,但洽商核减量很大。核减部分是否也按合同约定执行?
解决方案:结算时应先从预算中扣除甲供材料和甲方分包工程,剩余工程款作为合同价款,再按合同约定计算增加项目(按规定下浮)。核减部分应单独考虑,不能简单套用合同约定。
【18】配电箱报价过低的处理
问题场景:工程量清单招标项目,发包方招标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有出入。按规定多列部分不扣除,按中标价结算;漏项和少列部分按建设主管部门的计价依据结算。配电箱安装子目报价过低,但有些配电箱漏算,应如何结算?
解决方案:施工图纸、经甲方签认的施工方案、现场签证等都可以作为结算依据。为避免争议,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结算经济依据的资料范围和签认程序。施工项目工程结算意见
▲结算依据的认定标准
【19】隐蔽资料的结算效力
问题场景:合同约定结算依据为施工图预算、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施工单位提出隐蔽资料也应作为结算依据,是否可行?
解决方案:隐蔽工程可以作为设计变更或现场签证的依据,但需要补充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单等正式文件。
【20】材料价格暴涨的应对
问题场景:电缆、电线价格大幅上涨,结算时要求调整价差,但甲方以合同包含风险系数为由拒绝。是否有文件规定价格涨幅范围?如何争取调整?
解决方案:首先按合同约定执行,如无约定则需要双方协商解决。可以收集市场价格波动证据,提出合理的调整方案进行协商。
【21】清单与图纸不符的结算
问题场景:工程量清单描述与施工图纸不符,施工中有现场签证,固定总价情况下结算价格是否可以调整?
解决方案:根据合同结算条款对变更及签证的约定执行。如无明确规定,双方应协商确定变更和签证的结算方式。
▲审计环节的关键问题处理
【22】签证价格的审计认定
问题场景:招标文件与合同规定结算按当地公报信息价计算主材价格,但施工中双方签证的主材价格明显高于信息价,且监理单位签字认可。审计部门应如何处理?
解决方案:首先按合同约定执行。监理单位签字后,还需确认建设单位是否签认。如果甲方也签认了,可视为补充结算资料予以计价。工程价款结算不及时
【23】补充协议的审计处理
问题场景:招标文件与合同规定结算按当地公报信息价计算主材价格,但补充协议约定按信息价加运输费用,且运输费用明显高于市场价。审计部门应如何处理?
解决方案:如果甲方已签认补充协议,审计时发现不合理应告知甲方。如甲方同意或说明特殊原因,应按补充协议结算(政府审计除外)。
工程结算的核心原则与最佳实践
通过以上23个典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可以总结出工程结算工作的几个核心原则:
合同优先原则:结算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合同约定,合同条款是解决一切结算争议的首要依据。
书面证据原则:所有变更、签证都必须有完整的书面确认手续,这是确保结算顺利进行的基础。
协商一致原则:对于合同未明确的事项,双方协商达成一致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风险合理分担原则:结算方案应当体现风险合理分担的公平原则,避免单方面承担过多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结算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要注重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为结算工作提供完整的证据链支持。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结算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结算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的计价模式和合同形式,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游刃有余,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宜兴工程预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