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竣工结算费用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项目周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审核工作若不到位,极易导致造价虚高、资源浪费甚至合同纠纷。因此,掌握科学、严谨的审核方法,对保障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竣工结算审核中的关键内容展开阐述,结合实际案例,系统说明审核人员应关注的各项要点,助力提升结算工作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1)施工单位投标文件漏项结算时需要扣除
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审核人员若发现施工单位的投标文件中存在漏项,必须严格执行扣减原则。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的疏忽或遗漏,并不能成为结算时增加费用的理由。恰恰相反,这正是审核工作中需要严格把关之处。例如,某办公楼项目的地下室防水材料发生变更,原设计为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后变更为柔性氯化聚乙烯橡塑共混防水卷材。正确的变更费用计算方式应为:计入新材料成本,同时扣减原设计材料的费用。投标工程结算办法承诺
然而,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在投标时仅计算了外立面防水部分,而遗漏了地下室平面防水。这明显属于施工单位的责任范畴,不能因其失误而转嫁给建设方承担。根据相关定额规定,地下室外墙沥青油毡卷材防水应区分外立面与平面两部分,施工单位漏算的部分,应视作其报价中已隐含于其他子项,或属于其自愿承担的风险。因此,在最终结算中,漏项部分必须予以扣除。具体而言,施工单位申报的变更费用为175183元,而漏算的外立面油毡防水卷材费用为1316平方米乘以34.55元/平方米,合计45500元。经审核人员核定,该项变更的最终合理费用应为175183元减去45500元,即129683元。这一案例充分说明,审核人员需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专业判断能力,确保结算结果公平、合规。
(2)熟悉定额中各分部分项内容
竣工结算审核的另一重要基础,是审核人员对定额内容的熟练掌握。定额作为工程计价的重要依据,明确了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基价构成及其涵盖范围。尤其在综合定额项目中,部分工作内容已包含在基价内,施工企业有时会在结算中重复列项,企图蒙混过关。如果审核人员对定额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就极易被误导,导致工程造价被人为抬高。
因此,审核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定额知识,深入理解每一项基价所包括与不包括的具体内容。例如,某些定额子目已综合考量了辅助工序或材料损耗,施工方若再单独申报这些项目,即属于重复计费。审核人员需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形成对定额体系的系统认知,从而在结算审核中能够迅速识别不合理项,有效控制造价。只有具备扎实的定额基础,才能在面对繁杂的结算资料时做到心中有数、审核有据,切实维护建设方的合法权益。工程结算必须蓝图吗
(3)熟悉竣工结算资料
全面、深入地熟悉竣工结算相关资料,是审核人员精准核定工程量的前提。这些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设计施工图纸、施工现场地形图、工程地质报告、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各类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审核人员还应积极参与施工图纸会审,了解设计意图和现场实际情况,从而在结算时能够全面把握项目全貌,避免因信息缺失导致审核偏差。
举例来说,某220KV变电站项目土方工程,根据竖向布置图进行挖填施工,并采用压路机分层碾压夯实。施工方在结算中,既申报了铲运机挖填土方12560立方米的工程量,又计列了平整场地32000平方米的工程量。然而,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平整场地应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侧各加2米后的面积计算;若项目已按竖向布置进行大规模挖填土施工,则不得再重复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审核人员凭借对规定的熟悉,及时核减了重复申报的平整场地工程量,从而确保了结算数据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这一实例说明,只有全面掌握结算资料及相关规范,审核人员才能去伪存真,有效堵住造价漏洞。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要求审核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需秉持严谨、公正的职业态度。通过严格审核投标漏项、深入掌握定额内容、全面熟悉结算资料,方能有效提升审核质量,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不断强化上述要点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结算管理向更加规范、高效的方向发展。工程结算资料收审情况